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巴林右旗文化

巴林右旗文化

关键词:巴林右旗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巴林右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nmgblyq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45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,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。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。目前,已探明这个旗境内古代文化遗址206处,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,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处,市级保护单位7处。目前,已经被确认的馆藏文物有:国宝文物4件,占内蒙古全区国宝文物的30%,国家一级文物262件,占全区一级文物的41%。各时代古钱币8万余枚,辽代钱币多种,“天禄通宝”现为世上珍品。其中馆藏的红山玉器、辽代文物具有独特的史学研究价值,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。 
  巴林右旗文物基本分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为“辽文物”;第二部分为“史前文化文物”;第三部分为“民族民俗文物”。 
  “辽文物”:通过辽代州城遗址、皇陵及契丹贵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,展示了辽契丹皇室及贵族的宗教信仰、生活习俗、丧葬习俗等辽文化。陈列中以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、精美的瓷器、各种丝织品;辽庆陵陪葬陵出土的“太叔祖哀册文”、“宋魏国妃墓志铭”等契丹文、汉文六合墓志等珍贵文物为亮点。 
  “史前文化精品文物”:通过那日斯台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、石器,展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拉沐沦河流域远古先民们的识玉、制玉、尚玉,以玉为尊的神秘习俗和精堪的制玉工艺。 
  “民族民俗文物”:陈列了巴林王服装、康熙龙袍 ;蒙古贵族服饰;清代瓷器;蒙古族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。充分展示了巴林历史文化。

玉鸮
玉蚕
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琥珀观世音菩萨立像彩绘十方佛法舍利塔

玉龙: 1975年羊场额尔根勿苏征集。玉颜炙墨绿色。通高16.8、宽11.5、厚2.8厘米。龙体呈似椭圆形,首尾蜷曲一体状,相连处有一个三角豁口,内环处相连,中间为圆形环状。龙首兽形,额顶双耳尖突高耸,嘴部上端阴刻圆形眼。颈部钻有一个对穿孔。内缘直壁,外部磨成圆润。 
 鸮: 1980年出土于大板镇(原巴彦汉苏木)那日斯台遗址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。高6.1、宽6、厚1.8厘米。黄绿色玉。头顶有直立半圆形双耳,耳下端浅浮雕一对圆眼。喙为三角弧形突起。双翅展开与肩平齐,两翅正面各雕刻二道凸棱纹。双爪呈半圆形外凸,攀附在三角形状并且浅雕三道斜向凸棱纹。尾部平齐,雕刻四道凸棱纹。胸腹微鼓,背面头部和两翼胁下三组对穿孔。 
勾云形玉佩: 巴彦塔拉苏木苏达勒出土。碧玉。采用琢磨工艺制作。长12.7、宽11.7、厚0.8厘米。佩体呈方形扁片状,双面雕琢纹饰。四角向左右两侧延伸翻卷四个勾形状,两侧雕琢对称兽面形纹饰,中央镂雕一弯曲勾形状。上端中间有一对圆孔, 
可系绳佩戴。 
玉蚕: 1982年7月,巴彦汉那日斯台遗址出土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。共为两式4件。为软玉雕琢,呈浅黄绿色,有少许黄褐斑点。两式玉蚕形状均呈圆柱体,大小不同。一式,额部阴刻“八”字纹,两只圆眼靠近外缘,两眼间有一圆形透孔直通尾端。面部的下缘,饰一一对称凸状纹。颈和背部上方饰有四条平行凸线纹。颈部一方有一横穿透孔,尾端微翘起。二式,头部表面微鼓,圆尖向上翘起,两眼中上方阴刻似人字眉状纹,两眼的下部,亦有一双对称的乳凸状纹。颈部饰有半圆形凸纹。背部饰有两道平行的凸线纹。颈部侧面,横穿一对透孔。 
琥珀观世音菩萨立像: 1989年出土于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。通高19、像高7厘米由木雕覆莲、筒状薄壁像座和立像组成。佛像由紫红色琥珀雕制,身修长,赤足,双手捧莲蕾于胸前,额中镶嵌一颗珍珠,雕琢工艺精湛。柏木像座外表雕饰行龙一条环绕一周,座为覆莲纹。内藏纸本雕印经咒一卷。 
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: 
1989年,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中室出土。辽代。通高42,底径10.8厘米。由塔座、塔身、塔檐、塔刹组成。制作方法分段插揲 、錾刻及铆固,焊接后插接而成。塔座圆形重台式,錾荷叶覆莲纹饰,上焊有六边形勾栏, 錾刻缠枝卷草、祥云纹。塔身为六边形。正面刻饰塔门,门楣上祥云缭绕。两侧四面对称錾刻供养人、侍女各二。背面一赤足力士。塔檐、塔顶覆钵联体,塔刹与其连接铆固。檐出瓦当排列有序,滴水线条錾饰显示,瓦垄脊饰细微。塔刹为仰覆莲台作刹座,上置露盘刹杆串以三珠三盖。刹顶饰一昂首展翅、双爪着于华盖之上的凤凰。喙衔24颗珍珠编缀的璎珞。自第一华盖下分6根刹链与塔檐6角垂脊前端相连。华盖、塔檐转角、刹链上悬系32个方形风铎。塔座前单独嵌置一镀金立像,右手扶杖,左手托钵。该塔内盛有“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”一卷,鎏金银板,长102.5、宽9厘米。自左向右,单面竖行,镌刻经文93行。卷尾发愿文54字,其中有“重熙十八年孟秋月上京善友等记”字样。 
酱釉莲池四鱼碗: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,出土于索博日嘎镇(原索博日嘎苏木)辽庆州古城内。辽代。高6.2、口径16.1 底径5.5厘米。圆唇、薄壁、圈足。碗覆烧时留有芒口。质地为白瓷胎,内外满施酱釉,碗壁内饰工整的四鱼莲花主体纹和水波纹。盛开的莲花,翻卷的荷叶蔓茎缠绕,又有三叶三花互生于莲茎,间以飘荡的浮萍;水波翻滚中三条鲤鱼自由游荡;一条娃娃鱼盘旋在碗底,构成鱼水相融。空隙间饰以辅纹压印水波纹。花纹线条流畅,纤细柔和,绝大部分显现凸起纹。外壁光素无纹。 
白釉牡丹花长颈瓶: 1985年,原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辽墓出土。辽代。通高52.8、口径13.8、底径10厘米。杯形盘口,长颈有一道弦纹,圆肩,腹部斜收,底部外侈,圈足。腹部采用剔地法刻出一对牡丹花图案,施白釉。胎质为粗白瓷。是辽白瓷中精品。 
彩绘十方佛法舍利塔: 
1989年,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刹座内出土。辽代。柏木质。通高45,底径13厘米。由塔座、塔身、塔檐及塔刹对口插接而成。塔身呈圆筒形,内置小字雕版印经《妙法莲华经》一卷。因霉朽严重,不能展读。包裹佛经的白绢帙上有墨书“法花经一部全身舍利在此塔中”字样。塔身外壁浅刻十尊佛像,正中刻“十方佛”三个字。十尊佛像静姿端坐于仰莲台上,蓝色螺发。塔表除佛像为原木本色外,余皆平涂橙、红、蓝、 
灰等颜色。 
金板陀罗尼咒
: 1989年,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。辽 
代。长16.7、宽9.6厘米。长方形薄板。单面横书五行。双勾镌刻梵文陀罗尼咒77字。左侧竖镌刻汉字“相轮樘中陀 
罗尼咒”8字。 
银板陀罗尼咒: 1989年、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。 
辽代。长21.2、宽11.6厘米。长方形薄板。铭文单面竖镌刻汉字12行103字,所载内容为“相轮樘中陀罗尼咒”安 
置劝世说教的“功能法”。 
橙色罗地联珠云龙纹绣巾: 1989年,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出土。辽代。长80、宽59厘米。主体图案为龙纹和祥云。中心为四窠联珠团龙。左上两窠龙首右向,右下两窠龙首左向。龙身蟠曲,龙头较扁,颈部细长带叉,额绣黑色“王”字。龙背和龙腹以不同丝线勾绣,并以不同色块相间填绣。龙足为三爪,龙尾粗圆,龙嘴戏一火焰宝珠。底边处为对称行龙各一。图案空隙点缀黄白山及灵芝云画面,填补空白之处。左右下三缘由白色 
联珠勾边,呈马鞍形。 
红罗地联珠人物绣经袱: 1989年,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出土。辽代。长27.5、宽28厘米。正面为红色罗,背面用白绢作夹层,一角有绢带,为包裹时打结用。正中团窠联珠环,窠内绣一骑马人物。人侧骑正视,戴皮棉帽,披铠甲袍,着棕色皮靴。面形方正,体魄壮实,黄色胡须两边翘起,双手高擎鹰鹘两只。马身上披挂铠甲,马尾结扎成花状,作奔跑状,空隙处绣犀牛角、双钱、法轮、珊瑚等杂宝纹饰。上下两端各有直条带作边。

辽代鸡冠壶辽庆陵壁画——四季辽代三彩鸡冠壶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文化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